父亲的春联

进入腊月门,过了小年,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。

看着集市上、地摊里摆满的琳琅满目的春联,我不禁想起父亲,想起了他写春联的往事。

父亲是一名教师,博学儒雅,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。受爷爷的熏陶和影响,练就一手好毛笔字。他1946年2月参加工作,早年在黄县石良教学,后来调回家乡,干过多年中学校长。由于父亲有学问,能写会画,村里人每逢写写画画的事儿都愿找他。有的找他写春联,有的让他画照壁,还有的请他抄录唐诗宋词。应村干部之邀,父亲还在村部大院画过毛主席头像、写过大幅宣传标语哩。

父亲慈爱仁厚,总是笑容满面


每每提起春联,父亲总会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:春联又叫“门对”、“对联”,古称桃符,它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。据记载,最早的春联是在五代时期,后蜀主孟昶过年时亲写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。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春联了。从此,春联生生不息,上千年延续至今……    

写春联是父亲的拿手好活。记忆中,我家的年味总是从父亲写春联开始的。

每年一过腊月二十,人们纷纷拿着红纸来找父亲写春联,父亲总是乐呵呵地应答着,然后用铅笔在背面轻轻写上名字,注明家里有几个大门,需要多少横批。由于父亲白天还要上班,有人送红纸过来,我和家人就代为收下。父亲一般用星期天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书写春联。没有合适的桌子,父亲就因陋就简,把纸铺在土坯炕上,站在地下写。准备好笔墨纸砚,他先是根据需要,把红纸裁成大小不同的条块,然后取出一张,展于炕沿,目测位置,算计好字数和大小就下笔了。只见父亲饱蘸墨水,屏息凝神,运笔挥毫,洋洋洒洒,不一会儿,一副刚劲有力的春联就写成了

父亲带着他小孙女乘船游览刘公岛


父亲写春联时,我和家人就在一旁,一边帮忙扯着纸边,一边观看他写字。父亲写的多为仿宋体,偶尔也有魏碑和隶书,不管写什么,总是板板正正,大小均匀,非常讲究。每写完一副对联,父亲总要端详一会儿。对不满意的作品,会撕掉重写。

临近春节那几天,家里最为热闹。整个屋子被一张张红纸、一副副写好的春联占满空间,浓浓的墨香弥漫了每个角落。父亲每写好一张春联,我们就小心翼翼地平端着放到平整的地方晾干。地上、桌子上、院子里……各种地方都摆满了春联,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。有的邻居急于拿走春联,父亲写好后就放到热炕头上,待春联上的墨迹烘干后我们才能上炕。

父亲的春联,内容丰富,不断有所变化。记得他常写的对联有:“大地春光好,农村气象新”“江山添秀色,桃李发春华”“国登强盛境,人过幸福年”“和睦门第春常在,勤劳人家富有余”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……难得的是,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家境和特点,有针对性地撰写春联。村里有个懒汉请父亲给他写春联,父亲思考片刻,写了十个字:“田间多好汉,家里无闲人”;我邻居大侄子是个编匠,老实能干,父亲送给他的对联是:“巧手编筐篓,勤劳奔富路”“荆条织成千万雅,妙手做就万般精”。

父亲给人写春联从来都是免费的,费事费力不说,还搭进笔墨纸砚。有的人家拿来的纸不够,他就用自家的红纸给添补上。母亲调侃他:“教书匠不会算账,专做亏本的买卖。”父亲认真地回道:“为乡亲们耗费点没什么,只要大家高兴就好。”

那年月,山里人大都没念过多少书,肚里的墨水不多,但对春联却十分讲究,大家都把写春联当作迎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每当春节,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上红彤彤的门对,图的是一个喜庆。有的在家里的水缸边、家具上、粮囤里,都贴满“福”字和“抬头见喜”,还有的贴门钱儿,请灶王爷,挂红灯笼,讨的是一个吉利。那大红纸上书写的一笔一划,不仅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妙展示,更是乡亲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憧憬!

写春联的日子,父亲总忘不了一个人,他是村里的“五保户”云璞大伯。云璞大伯无儿无女,年老多病,一人独居。每当春节时,老人有心无力,懒得贴门对。父亲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每年春节前都精心准备,亲自写一副对联送给他。

把别人的春联忙活完,父亲最后才写自家的。相比写春联,贴春联颇有点仪式感。年三十上午是贴春联的时间。“贴春联喽!——”随着父亲一声呐喊,贴春联活动便开始了。这时,父亲拿起春联,我捧着浆糊,弟弟妹妹像小尾巴一样跟从着,对街门、房门和厢房门逐一进行张贴,有时贴歪了要重新调整。边贴父亲边告诉,那是上联那是下联,应当如何阅读。当一幅幅春联贴完之后,整个院落映照得通红,过年的氛围一下子浓重起来。伴着“噼里啪啦”的鞭炮声和母亲张罗的一桌好饭,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欢快而难忘的春节!

父亲写过大量难以数清的春联,但保留下来的却很少。我试图找寻他的墨宝,终未如愿。

一次在翻看老照片的时候,偶然发现一张弟弟在老屋门前的留影,画面背景赫然映现一副对联。由于风吹雨打,个别字迹有些模糊,但依稀能辨认出上面的内容。我一阵惊喜,这不就是父亲写的春联吗?!由此,我回忆起自己结婚的情景——1982年腊月26日,是我结婚的日子。父亲高兴,跑前忙后,在村里请了20几座客,操办了一个朴实而热闹的婚礼。俗话说,儿子结婚,老子发昏。为忙活我的婚事,父亲累得差点病倒。春节时,他拖着疲惫的身躯,写下一副门对:“红梅结子香万里,绿竹生孙喜万家。”然后,美滋滋地贴在家里门垛上……

我弟弟在老家门前的留影,记录下父亲写过的一副对联


这张照片十分难得,不仅记录了父亲的春联笔迹,也留下他温馨、饱满的爱!

父亲于1983年9月离休,在镇里干了几年调解片长。后来患脑血栓,再也没动笔写过春联。2012年9月13日,他82岁时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
花开花落,春节又至。我早已备齐火红的春联,只待除夕那天张贴了。看着书房里笔筒内父亲留下的大把毛笔,我思绪万千,感慨不已。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,他写春联的生动场景恍如昨日。我拿起父亲用过的一支毛笔,默默地攥在手中,停留了许久……我想念父亲,不知他在天国过得怎样,还写春联吗?

父亲留下的毛笔,成了永久的纪念



2022年12月 吴得当写于连云港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连云港国合公司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微信扫一扫
使用小程序